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

四川之旅 (12) ---- 墨爾多神山


 

墨爾多神山是丹巴最著名的神山,是為紀念抵抗敵人入侵吐蕃的墨爾多將軍而命名的,是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海拔4820米。墨爾多神山原名格爾隆山,它位於丹巴縣城東北面,小金溝下游,是一座高聳入雲,風光秀麗的山峰。相傳,山下有位堅強勇敢、見義勇為,伸張正義的藏族青年。他曾為吐蕃王朝所招,率兵遠征,打擊巴爾布的入侵,班師回朝,凱旋而歸。後人為了敬仰他的忠勇,把格爾隆山改改名為墨爾多山,並在山腳下建廟宇給他塑像。從此以後,墨爾多山成了苯教的大自在神山,墨爾多將軍成了嘉戎地區守護神。




藏區那群眾每逢農歷七月初十--墨爾多將軍神誕辰日,從各地雲集墨爾多廟,參拜墨爾多將軍,進香還願,轉墨爾多神山。“七月十”自然也就成了嘉戎地區一年一度的“墨爾多將軍會”

站在墨爾多神山之巔,東望可遠眺峨眉金頂,西望可遙視衛藏岡底斯雪山,俯首可覽境內8條銀色的河流,像8條潔白的哈達,環繞墨爾多神山56座美麗的山巒,56座壯麗的山巒就像徵中國56個民族,團結一起。




在墨爾多神山山腳附近有一座很大的嘉絨墨爾多神山大菩提塔





在大菩提塔的旁邊有一座廟宇,這裏是藏族人經常到來朝聖祈福的地方。在我們到訪的當天,剛巧有節日舉行,到來朝聖祈福的信眾非常多,他們不斷繞大菩提塔慢慢行,一面唸經,一面轉經輪。寺廟的主持和信眾都很友善,主持不特讓我們入內拍照,還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腕縛上平安繩,祝福我們在往後的日子一路平安,更召集了所有信眾到大菩提塔前給我們拍照留念。他們的熱情好客,使我們這群遠方來客,深深感動,也為這一個旅程寫下難忘的一頁。






















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

四川之旅 (11) ---- 甲居藏寨


 

丹巴的藏族民居是嘉絨地區中最具特色的,當地人把他們居住的村落稱為寨。嘉絨的寨一般建於背山面水、向陽避風的山腰臺地上,寨中的建築由民居與碉樓組成,其中以甲居藏寨最具魅力。我們今次行程的主要觀光點是甲居藏寨。我們的導遊卓嗄拉姆除了安排我們到甲居藏寨參觀,更特意安排我們到她同學的家,沙滿家,探訪。

甲居藏寨位於大渡河畔第一城----丹巴章谷鎮北七公里處。數百座外型美觀、格調統一的嘉絨藏族傳統建築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分佈在這裏,與周圍的森林、溪流、農田、古碉以及遠處的雪山融合,構成了一輻「天人合一」的完美畫卷。

村寨中每家都有獨立的小庭院,宅前屋後植有果樹,或數户相鄰、或數十户甚至上百人家自由散佈於山谷的坡地上,既利於生活也便於生產,疏密相間。這些自發而成的村寨,建房時無需規劃、協商、調解,村民們都能自覺地、巧妙地利用地形,主動避讓,互不遮擋。在每間屋最上層的牆上都掛了很多辣椒,在庭院的地上也堆放了很多粟米。這些鮮紅的辣椒和金黃的粟米,給寨子增添姿彩。

 大部分丹巴的碉樓,北面靠東或靠西的角部都有一形狀如碉的主體,屋頂伸出屋面,呈四方形的小碉狀。丹巴人認為,人要有頭,房子也要有頭才算完整,碉樓就像一個人一樣,伸出屋頂的碉形小屋是人的頭,下層是人的身體,最底層是人的腿。一般藏族房子的下層都是用作飼養牲畜,中間層是起居室,上層則是經堂。











我們在上山的途中,遇到很多趣緻可愛的小朋友,有些小朋友的衣服雖然殘舊,但個個臉上都掛着甜美的笑容。我們把攜來的糖果送給他們,他們接過後,連聲道謝,並立刻開心地把糖果送進口裏。這些香港小朋友不屑一顧的糖果,他們欲吃得津津有味。





 寨裏的居民非常友善和熱情,當我們經過他們的門前,他們都會主動和我們打招呼,還熱情邀請我們入內參觀。

 





沙滿家是寨中比較富裕的人家,他們的房子也比較闊大和漂亮。房子的主人沙滿爺爺是一位七十多歲慈祥長者,他有一位妻子,一個兒子,一個媳婦,一個女兒和一個樣子漂亮可愛的小孫女。為了歡迎我們到訪,沙滿爺爺特意吩咐沙滿奶奶為我們預備了很多傳統食物,還叫家人穿上傳統服裝給我們拍照。席間,我們問沙滿爺爺在丹巴何處可以找到美人,他告訴我們,大部分的美人都為了生計到城市工作去了,現今在寨子裏只可以找到未成長的小美人和己為人母的「過氣」美人。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四川之旅 (10) ---- 梭坡碉樓


 

梭坡鄉是碉樓最集中的地區,現今仍有175座碉樓。到梭坡參觀古碉樓群,需乘小汽車過橋。

 


據說丹巴古碉群始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的丹巴人為了守護士地,防止外人入侵,於是以山石、泥、麻筋、木等原始建築材料,建成一座座戰鬥居住兩用的碉樓。碉樓非常堅固,有很高的攻防作用。清乾隆年間,朝廷曾二次出兵大小金川,以征討欲擴張勢力的土司,雖然最終獲勝,但也損兵折將,傷亡慘重。究其原因,除了戰略失誤外,嘉絨人的驍勇善戰,加上大小金川的地勢險要及碉樓堅固,難於在瞬間攻陷,是其主因。

碉樓分為家碉及寨碉兩種。家碉以一人家為單位修建的碉,建於自家的房前屋後,或者與住房連為一體,一般不會太高,主要用作儲物室。寨碉則以部落或村寨為單位修建的碉,主要用作保衛整個部落或村寨,所以建築比較高大。

丹巴的碉樓一般有四角、但五角、六角、八角、甚至十三角也有,高度也從10米、20米至30米、35米不等,碉樓外牆光滑,角如刀鋒,巍然屹立,猶如一位大將軍,守衛着疆土。碉角越多,工藝就越考究,難度也更高,十三角碉樓是碉樓中的極品,就像「十三」這個數目字,對於西方人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但對嘉絨藏族人則是一個極數,它代表着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具有神聖的宗教內涵。嘉絨地區曾有一種叫「十三戰神舞」的民間舞蹈,這「十三戰神」就是嘉絨的守護神,人們用舞蹈的形式來祭祀,也可以通過修建十三角碉樓來表示崇奉。據傳十三角碉樓在整個藏羌地區僅建了三座,丹巴境內就佔了2座,一座在蒲角頂,另一座在長納山頂。歲月滄桑,三座十三角碉樓,有二座而毀,殘存的十三角碉樓只可以在蒲角頂看見,但此碉樓有部分已塌毀,可能日後再也看不見十三角碉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