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日星期五

南印度之旅 (11) ---- 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 5部戰車寺院 (Five Rathas )


早餐後 ,我們乘旅遊車前往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 觀光。

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 簡介

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位於孟加拉灣的柯羅曼德爾海岸(Coromandel coast)上,自西元前一世紀就是個繁榮的海港,成書於一世紀前後的紅海周遊記(Periplus of the Erythraean Sea)就曾記載這座印度東南岸的香料港。自三世紀起此港口被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統治,王朝把它當成與東南亞及斯里蘭卡諸國往來門戶,這裡還曾挖掘出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的錢幣,可見與當時西方世界也有密切交流。現今馬哈巴利普蘭為數不少的岩雕多來自那拉辛哈瓦曼一世(Narasimhavarman I)的貢獻,那拉辛哈瓦曼一世又被稱為馬馬拉(Mamalla,意思為偉大的摔跤手),在他領導下於642年擊敗北方強大遮盧迦王朝(Chalukya dynasty)的國王普拉凱西二世(Pulakesi II)並洗劫其首都帶回許多技巧精湛的工匠,這些人成為帕拉瓦王朝日後藝術成就的基礎,馬哈巴利普蘭這名字就來自他的稱號。

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 以第7和第8世紀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的輝煌建築藝術著名。一體成形的石刻山,岸邊壯麗的寺廟,雕刻,美麗的海灘,使馬哈巴利普蘭為一個美麗的旅遊景點。1984年馬哈巴利普蘭小鎮內的遺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們的第一個觀光點是5部戰車寺院 (Five Rathas ) 參觀。

五部戰車寺院亦稱Pancha Pandava Rathas,位於南印度馬哈巴利普蘭(Mamallapuram)市區南部,建於公元七世紀晚期,開創了帕拉瓦王朝 (Pallava  Dynasty)從單片花崗岩切割成寺廟建築的先河,是馬哈巴利普蘭最具代表性的古蹟。

顧名思義,五部戰車寺院由五間築成戰車形態的寺廟組成。不過一般相信五部戰車寺院並未成為真的寺院,因為寺院建築工程於公元 680 年隨著那拉辛哈瓦曼一世(Narasimhavarman I)駕崩而停下來。五部「戰車」分為代表著印度經典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中般度王(Pandu)的五名神祇兒子 YudhishthiraDharmaraja)、BhimaArjunaNakula Sahadeva 和他們的共同妻子 Draupadi,當中三座外面分別豎立了公牛(Nandi)、白象(Airavata)和石獅的雕像。五部「戰車」各有不同形態,是後來達羅毗荼建築(Dravidian architecture)的原型,令五部戰車寺院於 1984年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五部戰車神廟(Pancha Rathas Temple)由馬哈因陀羅瓦曼一世(Mahendravarman I)及他的兒子那拉辛哈瓦曼一世(Narasimhavarman I)所建造,到668年那拉辛哈瓦曼一世去世後工程被繼任者終止前這些戰車仍未完成。每部戰車完全由單一花崗岩所雕刻成,這種戰車風格的神廟在古印度前所未見,被認為是那拉辛哈瓦曼一世的獨創,當初建造這五部石刻戰車的用途是否真作為神廟由於未完成所以未知。這五部戰車被後人以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裡般度五子(Pandava)命名,實際上這些戰車跟摩訶婆羅多沒什麼關連。

從北邊入口進來會先看到石刻獅子,左手邊像古代村莊常見茅草屋的是黑公主戰車(Draupadi Ratha,般度五子共同妻子),這是五部戰車裡最小的,裡頭雕刻的是女神杜爾加(Durga),獅子是女神的座騎。

與黑公主戰車相鄰的是阿周那戰車(Arjuna Ratha,般度五子老三),戰車後頭有隻南迪(Nandi)雕像,這部戰車神廟是奉獻給濕婆(Shiva)。阿周那戰車頂頭的塔型尖頂(Vimana)成為後來許多南印神廟的範本。

阿周那戰車外牆雕刻石柱之間的凹陷處也沒留白,每個凹陷都刻上印度教諸神護法及仙女的形象,南面牆壁中間是濕婆倚靠在南迪上的,這是64種濕婆顯像形態中的韋里夏漢提卡(Vrishabhantika)。

無種偕天戰車(Nakula Sahadeva Ratha,雙胞胎,般度五子老四老五)與阿周那戰車相對中間有隻石刻大象。裡頭沒有任何神像,依照座騎推估此戰車神廟很可能獻給因陀羅(Indra)。

阿周那戰車南邊相鄰的是桶狀屋頂的怖軍戰車(Bhima Ratha,般度五子老二),怖軍戰車還帶有濃厚佛教石窟寺廟的風格,讓小銘回想起2011年參觀阿姜陀石窟(Ajanta caves)的情景。此戰車神廟是獻給毗濕奴(Vishnu)。

最南邊的是堅戰戰車(Dharmaraja Ratha,般度五子老大)是五部戰車裡最大及最高的一部,設計與阿周那戰車極為類似,差別在堅戰戰車多了一層為三層。南面外牆的西側有那拉辛哈瓦曼一世的雕像。

堅戰戰車的三層屋頂的屋簷都雕飾著馬蹄形窗戶(Kudus),小小的窗戶裡還雕著人臉,各層的凹陷處同樣雕上看守神廟的守護神。從規模及戰車上的雕刻,那拉辛哈瓦曼一世的孫子也參與這部戰車的建造。

帕拉瓦王朝滅亡後,這些未完成的戰車由於不具神廟功能漸漸被遺棄(另一種說法為做為建築參考模型),在長年海風吹來沙子覆蓋下被埋在厚厚的沙堆裡,直到十八世紀英國人來臨後才被挖掘出來。






















參觀完五部戰車寺院,我們前往景點「阿朱那的苦行」(Arjuna's Penance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