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星期日

漫遊九龍公園 (Kowloon Park)


 

九龍公園位於香港尖沙咀,於19世紀因其地理位置成為軍事重地,前身為威菲路軍營。 1970年改建成公園用地,現時還有保留部分歷史遺跡,是九龍區第二大的公園。

 19世紀30年代,有西方人發現維多利亞港是個理想的船隻停泊處。當時,九龍公園的所在地是個面對海港的軍事戰略重地,至1861年,英軍佔領九龍半島,隨即把該處命名為威菲路軍營。

1970624日,九龍公園由當時的總督戴麟趾爵士正式揭幕。至1989年,由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重建公園,耗資達三億港元。

九龍公園佔地13.3公頃,為市民提供全面的動態及靜態康樂設施。由於地形所限,九龍公園的動態康樂場地均集中在公園北面,而靜態康樂場地則主要設於南面。

公園設施包括室內運動場、迷宮花園、觀鳥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小型足球場、健身徑、兒童遊樂場、歷奇樂園、雕塑廊同雕塑園、瑰麗花園、中國花園、天台花園、廣場、長廊、瞭望台、保育園地、鳥湖、百鳥苑等。

 







香港文物探知館

香港文物探知館位處九龍公園,前身是威菲路軍營S61S62座,兩座營房相信始建於一八九零年代末。一九六七年,軍營逐步移交政府作文娛康樂用途,一九七零年發展成為九龍公園。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八年間,該兩座建築物用作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臨時館址。二零零三年,建築物交予古物古蹟辦事處進行修復,至二零零五年成為香港文物探知館,用以進行文物宣傳及教育活動。

 香港文物探知館自200510月起已對外開放,主要設施包括常設展覽廳、專題展覽廳、演講廳、教育活動室及參考圖書館等。

 




鳥湖

鳥湖包括大型紅鸛池塘和較小的水禽池塘。兩個池塘均遍植花木,合共飼養了約5個不同品種的130多隻雀鳥,其中以大小紅鸛最引人注目。鳥湖現已成功繁殖了大紅鸛。


 

雕塑廊及雕塑園

雕塑廊面積約1900平方米,是個園景區,供本地及海外藝術家長期或短期展覽雕塑作品。

 這個地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本港及外國年青藝術家創作的12件雕塑作品,這些作品供長期展出,分兩行擺放,每行六個;另一部分為八個小園地,用作輪流或短期陳列著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園內一件主要的雕塑「牛頓的構思」便是名聞遐邇的雕塑家愛德華多.鮑洛齊爵士的傑作。

 



 游泳池

九龍公園游泳池於1989912日開放,佔地三公頃,可容納1433人暢泳,每年的入場人次約80萬人,游泳池設備完善,適合舉辦大型或國際游泳比賽。

 


九龍公園體育館

體育館位於公園大樓西翼。主場的面積達1760平方米,是九龍區其中一個最大的全空氣調節體育館,適合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

 


主場鋪設櫸木地板,可將之劃分成不同部分,轉為3個排球場╱投球場或12個羽毛球場或1個手球場。舉辦大型活動所需的配套設備,如播音系統、電子計分牌及足以容納超過200人的可拆除的觀眾席等,均一應俱全。

 其他設施包括3個設於1樓的空氣調節壁球場、2間供進行乒乓球、武術、劍擊及其他康樂活動的多用途活動室、1間舞蹈室和1間活動室,均設有扶手和鏡子,適合進行舞蹈訓練或綵排;而健身室內裝有完備的健身器材,已登記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健身室使用者可隨時租用。



 

中國花園

花園內有一個兩層的荷花池,由石景瀑布連接,池中更建有古色古香的中國式涼亭。園內並設有卵石路步行徑。

 



園內在水池旁種植了2棵紅梅,但筆者到訪當日,樹上只有小量梅花開放,大部分花蕾仍含苞待放。

 



香港漫畫星光大道

香港漫畫星光大道展示多個香港漫畫家的手印及經典原創漫畫角色的彩繪雕塑,包括著名漫畫家的銅制手印及漫畫人物的雕塑供遊人拍照。黃玉郎、馬榮成、上官小寶、劉雲杰、邱福龍、李志清等著名漫畫家也有打手印,而雕塑則包括大家熟悉的 13 點、老夫子、麥兜及陳浩南等,普遍高達 1.8 米,其中 13 點、王小虎、牛仔、步驚雲等6座雕塑更高達3米。








 
 

黃花風鈴木

九龍公園近清真寺和港鐵尖沙咀站旁入口,有拾多株黃花風鈴木。每年2月底3月初開放。






 

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漫遊南昌公園之旅 (3) ---- 精伶長者導遊深水埗 買超值貨品

 



陳先生除了帶我們到元州邨參觀簕杜鵑花隧道外,他還特意帶我們閒逛深水埗老區,買超值貨品。

 深水埗老區沒有拔地而起的玻璃帷幕大樓,卻有深含著歷史韻味的簡樸舊樓房;沒有海景餐廳的高檔大餐,卻有米其林推薦、只花數十元便能祭一頓五臟廟的街邊美味。從早期移民興建的古剎、猶如博物館的主題商店街,到最夯的概念店和咖啡廳,到處都是真實的庶民生活場景。


 



這裏有很多地攤,小販很多是長者和南亞裔人。售賣貨品有新有舊。能否購得價廉物美的貨品,就要看你的眼光和議價能力了。

 這裏還有廉價的蔬果攤檔,麵包店和飯店,如$2一個雞尾包,$3.5一個豆沙菠蘿包,$16一個臘腸滑雞飯,$13一個燒味飯連例湯,$50一盒大石榴 (10個裝)等,品質不錯,超值。

 

深水埗天后廟

深水埗天后廟建於光緒二十七年,歷史久遠。該廟的建築格局比較特別,與位於海壇街的關帝廟的格局有異曲同工之妙,中門上更保存著一對像蘇繡木屏風。廟的正殿在後,左右有偏殿,在市區來說可算頗具規模。






 

該廟正門「天后廟」三字及對聯「百粵著聲靈大道為公錫福自天宏啟宇;八方虔禱祀群生在宥臚歡薄海慶安瀾」,刻於民國二年(1913)




 

美荷樓

 美荷樓一帶本是木屋區,1953年聖誕夜的一場大火令接近58,000名居民無家可歸,突如其來的災難促使政府興建了石硤尾邨,象徵著香港第一批「徙置大廈」的誕生。當時港英政府為了在短時間內安置好大量災民,便興建了8座樓高6層,設計簡潔平實的徙置大廈(美荷樓為其中一座,1954年落成。),以便宜的月租(10元)為將近二萬名低下階層市民提供長期的安居之所。是次項目亦是港英政府第一次正式關注低下階層的住屋問題,並促使了及後的公共房屋政策。

 2010年石硤尾邨舊型大廈重建,美荷樓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更獲發展局原址保留並列入「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耗資22千萬港元將其活化為美荷樓青年旅舍,以及樓高兩層的美荷樓生活館,開放予大眾參觀,於201312月開幕。如今美荷樓變身成受背包客歡迎的青年旅舍,還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 ── 榮譽獎」。




 

美荷樓生活館是以公共房屋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介紹50-80年代的香港公共屋邨歷史文化,館內有超過1200件的珍貴的歷史展品。而有別於其他歷史博物館,生活館結集了舊居民的訪問以及生活上大小故事,例如吳宇森導演分享了他童年時於徙置區的有趣生活。一個個盡顯獅子山下精神的回憶相信能大大加深訪客對整個展出的感受。

 








 

主教山配水庫

參觀完美荷樓,我們從巴域街登上主教山配水庫。

主教山配水庫,正名應為「深水埗食水減壓缸」,位於深水埗主教山(又稱窩仔山),水務署以結構出現裂縫,存有安全隱憂為由,展開地盤重整工程,日後回填完成將交還地政總署。202012月底該址發現巨型地下蓄水池,備受社會關注。

此配水庫佔地約4,300平方米(包括平地及斜坡範圍),在政府文件資料中記載為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計劃(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的項目之一。其主要建造物料由磚石構造,砌成圓拱支撐,而頂部、牆壁和底部都是混凝土。

 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指出,配水庫的做法在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很常見,唯今次是首次在香港見到保存得如此完整的建築。他提到,英國有許多完全以磚為主的建築結構,但主教山配水庫則利用磚和石的結構作為支架,是一個「過渡時期」的科技,糅合十九世紀的物料結構及現代化混凝土,反映昔日香港土木工程的變化。

黎雋維提到,主教山配水庫柱身的石材使用了較特別的毛石砌切割方法(rustication),為古典建築技術,通常用在較威嚴的建築物上,較少用於水利工程。整個配水庫系統善用山頂高勢落差,水的流動靠地心吸力由高流去低處。

 絡圖片





現時清拆工程已經暫停,現場築起圍欄,避免巿民進入。古蹟辦已派員到場視察,就配水庫作深入研究,並考慮會否作歷史評級。

 由於主教山配水庫已被圍封,我們看不到內部情況。




我們遂從另一條路下山,經棠蔭街出口離開,各自帶着滿足的心情歸家。

 衷心感謝陳先生充當我們的深水埗半天遊的導遊,令我們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