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南豐紗廠之旅 (1) ---- 紡如人生—常霖法師禪藝展2021


 

南豐紗廠於2021612日至74日舉行《紡如人生──常霖法師禪藝展2021》。

常霖法師俗名葉青霖,出家前為香港著名專業攝影師,香港理工學院(今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接觸攝影經驗超過50年,現為「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創會及榮譽會員。其作品常見於各類傳媒及展覽,亦經常出版免費結緣的攝影及生活禪修專集,分享他的攝影和修行心得。

他在2009年放下俗世的名與利,到台灣跟隨果如法師座下,於2010年剃度出家,現時經常以輕鬆易懂,融合生活藝術的方式帶領禪修活動,希望幫助多些人活出自在的人生。

他在今次展覽把紡織的元素放進展覽中,以一條由不同物料編織成的作品,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展架上從頭到尾、彎彎曲曲、高低起伏,貫穿多幅充滿禪意的攝影及大字作品,藉着展品帶出的禪意訊息,引領觀眾把日常生活與佛法禪修融合起來。

常霖法師通過是次藝術展覽,把攝影和畫大字時頓斷一切思維的經驗,以簡拙的作品呈現禪的美學,反映事物原來的本質和樣貌,時刻都在不斷變化,根本沒有所謂的完美或不完美。

 為配合展覽,南豐紗廠與不同藝術單位,共同舉辦了一系列以「禪」為題的工作坊,好像編織體驗、畫大字工作坊、陶禪工作坊、瑜伽工作坊。另設「頌缽聲頻感官放鬆之旅」、「靜心禪繞體驗課」及「日本和諧粉彩」體驗,通過頌缽聲、禪繞及和諧粉彩,感受如何在生活當中禪修。

 展覽由陳廷驊基金會呈獻,南豐紗廠協辦。陳廷驊基金會於1970年由篤信佛教的南豐集團創辦人陳廷驊博士成立,一直積極支持社福機構的工作,致力回應社會需要。陳廷驊基金會信託人及策略總裁張添珞表示 :「常霖法師用簡單易明的手法,融合生活化的例子,將抽象而艱澀的人生命題一語道破,每次我聽常霖法師的分享,得着甚深。希望大眾通過今次展覽,也能像我一樣,從霖師身上獲益良多。」



















 

 

 

 

昂坪一天遊 (5) ---- 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被譽為大嶼山最著名的旅遊點之一,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位於香港大嶼山寶蓮寺前木魚峰上的釋迦牟尼佛像,座落於海拔520米的昂坪。天壇大佛由中國航天航空工業科學技術諮詢公司設計和製作,佛像坐在268級石階上,由207塊銅片組成(佛身165塊、蓮花36塊、雲頭6塊),高26.4米,連蓮花座及基座總高約34米,重250公噸,坐於3層祭壇上,耗資超過6000萬港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戶外青銅座佛,僅次於佛光大佛。天壇大佛於1990年動工,19931229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日)共用了3年多的時間,於佛教阿彌陀佛誕辰日開光。這尊由寶蓮禪寺籌建,歷時12年落成的莊嚴宏偉大佛,寓意香港穩定繁榮,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天壇大佛是香港重要的地標,吸引衆多中外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天壇大佛除了是一項傑出的工程外,更是近代佛教造像藝術的優異成就,亦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大佛原來的構思是以鋼筋混凝土﹙三合土﹚來作主要材料,但因為混凝土本身有限制,不易達到大佛造型要求,結構上有困難,也難於控制完成後的效果及成本,所以最終選擇了錫青銅為建造材料。

 銅壁板於19894月以海路付運香港。但佛面太大,而大嶼山的山路狹窄,把佛面運上木魚峰有很大的技術困難。

 其後得到運輸署協助,經過周密安排,用一輛大卡車居中,前後各用一輛吊車協助,終於把佛面及另外兩件大青銅壁板運抵工地。

 大佛的安裝和焊接由下而上可分八層,焊接焊道超過了5公里,而且工程是在完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其艱巨可以想見。

 

為了保證大佛不受巨大的風力影響破壞,工程技術人員用大型電腦對佛身每個部位進行了風力、壓力和強度載荷計算──國內的空氣動力研究所專門製作了一尊試驗模型,運用試驗衛星、火箭的風洞,對大佛銅像進行了全部、局部,單方面和多方位的吹風試驗。

 對大佛的表面著色,也經過了一年多研究試驗,從大量配方中選擇了效果最佳的塗料,使表面著色既古樸凝重,又不易因腐蝕而變色。

19891013, 大佛最後一塊銅壁安裝完成,當日並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這個建造耗時三年,凝聚了信眾、佛教界人士、藝術家、技術工程人員等人的無數心血,大佛卒告完成。

19931229日,「天壇大佛」正式開光。

20008月,「天壇大佛」榮獲「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第四名。前三名全為政府工程項目:冠軍青嶼幹線,亞軍機場客運大樓,季軍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若以民間建設工程評選,則「天壇大佛」為第一名。

「天壇大佛」融合古今佛教造像藝術的精華,匯古老的青銅工藝傳統和現代科學技術於一爐,是佛教精神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是人類追求和平幸福崇高理想的莊嚴體現。

 


















202062日開始大規模維修保養工程

天壇大佛在202062日開始大規模維修保養工程,佛身外圍搭建了金屬棚架,以重塑保護漆。維修期間相關場地局部關閉,夜間會有白色燈光效果將大佛外形呈現。2021123日,隨著維修棚架搭建工作完成,基座一樓功德堂重新開放予善信參觀。



 


2021年6月28日星期一

昂坪一天遊 (4) ---- 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坐落昂坪高原,面朝天壇大佛,前稱為大茅蓬,禪寺始建於1906年,于1924年正名為寶蓮禪寺。這裡不單是大嶼山著名的景點,更是世界名剎之一,以多項壯麗建築聞名中外。

寶蓮禪寺的建築群坐落於香港大嶼山中部,介於鳳凰山與彌勒山之間的昂平台地上,面向天壇大佛,俯視南中國海。寺內主要的建築沿著中軸線,坐東北面西南,依次由山門,韋馱殿,大雄寶殿,萬佛殿,沿地勢而上,加上兩側對稱的鐘樓鼓樓,禪堂,齋堂與僧堂,形成了序列的院落空間。軸線南側的另一組建築則為大會堂與祭祀空間。

寶蓮禪寺自1906年創建大茅蓬道場以來,先後於1928年興建大雄寶殿「大圓滿覺」與「金剛窟」,並於次年興建方丈室,客堂與五觀堂。三十年代之後,禪寺逐步擴建發展,陸續完成了韋馱殿,彌勒殿,地藏殿,「真香閣」,「指月堂」,「般若堂」,「如是室」,以及法華塔,華嚴塔和羅漢塔等建築。到了1950年代,寶蓮禪寺大致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具備基本形制與規模的完整禪寺。

 這個時期寶蓮禪寺的建築形式多半延續了香港及嶺南地區的地域建築特色,可以稱之為寶蓮禪寺建築的嶺南風格時期。

60年代之後,隨著戰後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與信眾的規模增加,寶蓮禪寺的建築形制與形式進入了另一個發展的階段。1963年籌建,1970年完成的大雄寶殿為七開間的重簷歇山頂,採明清式樣的北京宮殿建築形制。

隨著80年代後與內地各界日益密切的往來,1981年動工,1993年完成的天壇大佛與地壇,不但在設計上參照了北京天壇祈年殿的台基形制,也同時在工程上引進了內地航天部的技術支援。

2000年開始籌劃,預計2012年完成的萬佛寶殿,採宋式古典樓閣形制,內部具有佛殿,展示,禪堂,方丈室,藏經閣等多功能的使用與現代化的設備。在宗教推廣與全球化的進程中,寶蓮寺的建築由嶺南的地方風格,轉化為北京的官式宮殿形式,在歷經百年的發展後,又將步入了一個新民族形式的嶄新階段。

 一般較大規模的寺廟,山門多為獨立三開間形制的建築。寶蓮寺以一座石材牌坊代表了山門的功能,另外又在山門與大雄寶殿之間配置了韋馱殿。山門牌坊使用白色花崗岩石材,牌坊上方為三座石造清式鬥拱與撫殿頂。牌坊原立於大殿正前方,後來移到現址,引導人流經過園林到七寶蓮池,同時與天壇大佛及地壇呼應。

禪寺牌坊


199771日香港回歸日,時任特首董建華先生為回歸鼎賜贈題詞。





在一座殿宇旁有一株花盛開的豬腸豆樹(又名黃金雨) ,十分燦爛耀目。





 韋馱殿

韋馱殿是正對著寶蓮寺主體建築軸線的第一棟建築,與一般寺廟的天王殿功能相近。建築為黃色琉璃瓦歇山頂的三開間結構,前殿供奉彌勒菩薩,背後則供奉韋馱菩薩,和兩側的四大天王。韋馱殿主建築位於一層高的基座上方,須由兩側樓梯上到平台再進入主殿。

 


韋馱殿與建築後方左右兩邊的鐘鼓樓側殿,對向了後面的大雄寶殿,界定了大殿前的主要廣場空間。側殿形制與韋馱殿相近,均為黃色琉璃瓦歇山頂的三開間結構。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七開間面寬三開間縱深的大殿,屋頂用重簷歇山頂,黃色琉璃瓦屋面與屋脊的獸吻,龍鳳與走獸,基本上為仿明清北京故宮式樣的建築形制。大殿不設簷柱,前後分別有八根八角形石柱,柱高比例寬壯,以花崗岩雕刻了生動的蟠龍石雕,具閩南風格。柱頭鬥拱出兩跳,柱間未設鬥拱,亦無替雀,代之以雙層的清式彩繪闌額。

 大殿中央三開間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如來佛與阿彌陀佛,側左右兩間分別為弟子迦葉與阿難,殿內側周邊動線則配以壁畫雕刻。大殿下方為羅漢堂,也是大雄寶殿的基座,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大殿台基高四米半,為石砌單層台明,開拱形門洞。台階為正面居中單踏跺,清式勾欄,台階上設尋杖欄板與蓮瓣柱頭。

大雄寶殿,觀音殿與韋馱殿均由潮州市建築設計院設計,雖然主要以明清北京故宮式樣為藍本,亦同時在局部的立面細部與裝飾上表現了閩南式的地方建築風格。

 










萬佛寶殿

萬佛寶殿緊鄰大雄寶殿之後,樓高五層,總面積近六千米平方,是一座集弘法、展示、修行與藏經的多功能建築。建築結合現代化的電梯與機電設備,內部使用功能包括主樓層的萬佛殿與地面層的多功能廳,二三層的法堂,方丈室與禪堂,以及四五層的戒壇與藏經閣。

 由於寶殿的量體宏大,以及對中國古典建築形式的期望,設計的挑戰與構思在於如何結合樓閣的建築造型,將萬佛寶殿多層的空間需求,對應成樓閣立面的基本構成:基座,大殿,平坐,樓閣收分,與重簷歇山頂的升起。

萬佛寶殿以河北獨樂寺觀音閣,山西善化寺普賢閣,山東孔廟奎文閣,以及北京庸和宮萬佛閣的樓閣為參考藍本。建築為七開間面闊與進深的重簷歇山頂,採用宋式的鬥拱形式,舉架屋坡,柱身收分與出簷比例。

 在立面與量體的安排上,地面層為建築的基座,一層的萬佛殿為樓閣式建築的主殿;二層的法堂、方丈室,在視覺上,為主殿上方與平坐鬥拱間的夾層;三層的禪堂與方丈室為樓閣式建築的平坐,圍繞了一圈平坐陽台;三四層以挑空天井相連,四層為戒壇與藏經閣,也是立面上重檐歇山頂的上層鬥拱位置。


 




我的戰利品,開了光的天壇大佛$498,購物滿$1000送萬佛寶殿開光紀念牌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