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神廟
(Shore Temple) 建於西元700-728年間由那拉辛哈瓦曼二世(Narasimhavarman II)所建,這是南印度現存最古老的岩石結構神廟,對後來南印度神廟影響深遠。這座由巨石建造的雙塔海岸神廟就像兀立燈塔優雅的俯瞰大海,象徵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建築的巔峰。
神廟建造在海岸線凸出的部份,從停車場到神廟有段不算短的距離,沿著官方開闢的道路慢慢前去,看著神廟逐漸變大也是種樂趣。2004年南亞大海嘯這裡也是受災區,好在海水只持續幾分鐘就退去,未造成太大損害。
海岸神廟正對著孟加拉灣,過去大航海時代歐洲水手日記寫道可在海岸線看到七座塔(Seven Pagodas),然而這裡的海岸線不斷的被侵蝕下,時至今日其他六座神廟早已沉入海中。
神廟建築呈東西向橫臥在伸入海灣的半島上,北側有一個水池,池中像水龍頭的是濕婆林迦(Lingam),旁邊的洞則是代表帕爾瓦蒂的約尼(Yoni)。這個小型神廟是更早的那拉辛哈瓦曼一世(Narasimhavarman I)所建。
神廟本身是兩座被眾多神牛南迪環繞的尖塔,尖塔西側是廟前廣場和兩座彼此相連的蓄水池。整個寺廟建築形制完整佈局緊湊,雕刻雖經千年風化和海浪的侵蝕,但是仍然帶著飄逸的神性面對世人,神像磨損的形體反因此平添動感。
神廟周圍除了神牛南迪(Nandi)外,還有幾隻開口微笑胸口有空洞的石獅子,這是杜爾加女神(Durga)的坐騎瓦哈納(Vahana),石獅右腿的雕刻是手持長弓的女守護神,杜爾加的形象被雕在獅子背上。
神廟群由三個聖殿組成,最大的主聖殿擁有高18公尺的五層塔型尖頂(Vimana),跟旁邊三層高的聖殿同樣供奉濕婆,兩個濕婆聖殿中間為供奉毗濕奴(Vishnu)的小聖殿。
向東方,每當旭日東升時,陽光會從海的彼端射入聖殿內,裡頭除了損毀的林迦外,牆壁上還有濕婆帕爾瓦蒂跟大兒子戰神室建陀組成大神一家圖案索麥斯坎達(Somaskanda)。
中間方形聖殿裡面的是毗濕奴橫臥在神蛇舍沙(Shesha)上(Anantashayi Vishnu),可惜在年久失修下早已模糊到認不出來。聖殿外牆的雕刻是神話裡毗濕奴摌妖除魔的故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