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利奧羅賓多靈修所(Sri Aurobindo Ashram) 位於Near Junction of Manakula Vinayagar No.
9 Marine Street, Manakula Vinayagar Koil St, Near Junction of, Puducherry,India.
靈修所內主要展示奧羅賓多和他弟子的照片。內部不許拍照,但可以購買他們的照片和他們出版的書。照片每張售20盧比。
斯利奧羅賓多 (Sri Aurobindo Ghosh) 在1872年8月15日在印度加爾各答(Calcutta)出生。他是一位學者,曾在英國求學。
靈修所初期只是小型的社群,由聚集在斯利·奧羅賓多身旁的弟子所組成,奧氏於1910年退出政治生涯後便定居在此。1926年十一月24日,奧氏經歷了靈性上的大徹大悟,他退出了公眾目光好繼續完成其靈性工作。當時,奧氏將引導靈修所sadhaks(追求精神進化的實修者、研修士)內外在生命、以及靈修所本身的全權交給其靈性協作者美娜·阿爾法薩(Mirra Alfassa)負責。美娜也是奧氏認定的神聖「母親」化身。因此,十一月24日咸被認為是靈修所的創建日,儘管奧氏自述:「與其說是人為創建的,不如說是圍繞著我自然發生的。」
美娜·阿爾法薩(Mirra Alfassa) 於1878年2月21日在法國巴黎(Pairs) 出生,她是一個藝術家和作家。
靈修所的前身是非正規的社群生活。奧氏泰半時間都花在寫作和冥思上。1910年有三、四個青年跟隨奧氏到旁迪切里(Puducherry)與他同住,並出於自願協助管家。1914年,美娜·阿爾法薩(Mirra Alfassa)和法國作家Paul Richard前來求見奧氏,當時夫婦倆提議為他出版一份綜整其哲學思想的月刊《雅利安》,但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倆人被迫離開印度,奧氏只得自行承擔大部分的工作,只有一小部分由與他同住的青年協助。1920年四月,美娜回到旁迪切里不久靈修所即開始成形。此多出自sadhaks的渴望,他們願將內外在全部的生命交託給神聖「母親」美娜,而非出自美娜或奧氏本人的任何意圖或計畫。1926年修道院正式成立之後歷經了一段快速成長期,從1927年初的24人激增到1934年的150多人。後因屋舍不足人數便維持在那裡。
在那幾年,靈修所形成了一套常規。每天早上六點神聖「母親」美娜會出現在靈修所陽台用她的祝福啟始新的一日。而研修士一大早就會起來完成一天工作最棒的部分,包括冥思、集結在陽台下領受神聖「母親」美娜的祝福。
隨著靈修所擴展,各部門一一成立,並交由研修士照管,以作為他們的部分修行課題。這些部門包括:辦公室、圖書館、食堂、影印室/攝像房、工作坊、運動場、藝廊、藥房/醫護室、農場、酪農場、花園、招待所、洗衣房、烘培坊等。各部門的負責研修士早上會和神聖「母親」美娜碰面,領受她的祝福和指示;十點鐘母親再次和研修士個別會面;而在下午五點半母親又會為研修士主持一場冥思會。
此外,奧氏和神聖「母親」美娜一年也會四次公開與信眾會面,數以千計的信眾聚在上師身邊領受恩寵和祝福。
斯利奧羅賓多 (Sri Aurobindo Ghosh) 於1950年12月5日在旁迪切里(Pondicherry)離世。美娜·阿爾法薩(Mirra Alfassa)亦於1973年11月17日在旁迪切里(Pondicherry)離世。他們在旁迪切里的影響力很大,當地人稱他們為父親和母親,當地郵局內掛了他們的照片,也售賣他們頭像的郵票和名信片。
參觀完斯利奧羅賓多靈修所(Sri Aurobindo Ashram) ,我們沿大街往孟加拉灣海灘方向走。
旁迪切里(Pondicherry) 曾是法國的殖民地,所以當地的建築物和街名都有法國色彩。途中所見,都是法式建築物,街道名稱亦是法國名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