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南印度之旅 (64) ---- 卡修拉荷 (Khajuraho) 簡介


Khajuraho在當地的中文旅遊書譯作「克久拉霍 」; 但香港的旅行社一般譯作「卡修拉荷」。它的名字來源據說來自棗椰樹,意思是棗椰樹園,因為全盛時期整國古代皇城種滿棗椰樹。

卡修拉荷位於德里東南方約500公里處,是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一座小鎮,人口大約8000人。  在西元9~13世紀時為昌德勒王朝(Chandela Dynasty)首都,繁華若夢,今日以『性廟群』為著名的景點。當時昌德勒開國君王是納努克(Nannuk),第二代君王瓦卡帕提(Vakapati),此外還有丹迦迪夫(Dhanga Dev)、亞修瓦曼(Yashovarman...等幾位君王。   

在西元950-1050年之間,是卡修拉荷的全盛時期,當時印度教寺廟多達80多座。13世紀,回教勢力開始入侵,14世紀時昌德勒的土地落入回教徒手中。由於回教徒否定偶像崇拜,所以這裡的印度教寺廟全部遭受摧毀,從此卡修拉荷被世人遺忘、長達5世紀之久。至19世紀時,卡修拉荷從廢墟中被挖掘出來。  

卡修拉荷廟群(Khajuraho Group of Monuments),歷經200年總共建了多達85座寺廟院落,目前僅存25座的建築,共分三個聚落,廟群分屬印度教和耆那教兩種寺院,疊床架屋,向上疊屋為其建築的特色,廟中充滿想像力,艷麗神祗交媾的石雕,名震遐爾,各有解讀,令人嘆為觀止!  

1986年卡修拉荷廟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