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尼莎汗紀念陵 |
途中,我們參觀了莎車王陵。
陵墓佔地1050平方米,雖歷經數百年,其壁飾圖案、建築用料及結構佈局,仍清晰如新。近年來,當地政府和群眾,又專門為阿曼尼莎汗王妃另外修建了陵墓,其高大、精美,均超出了原王陵。它位於縣城中漢城、回城之間,至今瞻仰者不絕於途。
莎車王陵即阿勒屯魯克麻紮,是葉爾羌汗國王族的墓地。莎車王陵陵地位於莎車縣城內新城和老城之間,初建於1533年,本是葉爾羌汗國第一任汗王蘇丹·賽義德的陵園,後來因第二代可汗拉希德以及著名的阿曼尼莎汗也葬於此,逐漸成為汗國王族的陵園。莎車王陵這是迄今為止保留下來的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塊墳區。
莎車王陵由清真寺、墓地和阿曼尼莎汗陵墓三部分組成。陵園西部是彩繪天棚覆頂高臺構成的清真寺,東部是阿勒屯鑿壩,中部是墓地,也是陵園的主體部分。
墓群在中央突出部位,以圍牆與外界相隔。通過圍牆上的大門進入墓群可以看到,在中央檯子上的木制圍欄中,錯落有序地排列著葉爾羌汗國歷代汗王的陵墓。
所有墓全用青磚建成,上面有各種標誌的圖案。尤其在西南角的一座墓最為特殊,它外部由木制欄屋構成,內為穹窿形墓包。欄屋四面均由網格狀牆壁組成,上覆以紅色為主調的圖案。在墓地的北部是大片的墳區。
在陵地東南角,是阿曼尼沙罕紀念陵。該陵修建於1992年,是為了紀念維吾爾著名的十二木卡姆音樂大師與拉希德汗的妻子阿曼尼莎汗所修建的陵墓,1992年8月6日正式成為對外開放參觀。該陵墓外形為方體圓頂,兩層柱簷伸向體外,內為穹頂。整個建築以白色為主調,顯得潔雅聖嫻。整個位區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陵園內牆和“必修克”(墳墓)外壁以石膏雕塑圖案和銘文,不僅顯得華麗,也更加顯示出了它在建築藝術方面的特性,充分表現了莎車在葉爾羌汗國時期的文化及建築風格。
阿曼尼莎汗生於1526年,卒於1560年,是葉爾羌汗國第二代汗王拉希德汗的王妃。她天資聰穎、能歌善舞、能詩能文,是位才華出眾的奇女子,是十五世紀傑出的維吾爾族女詩人,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她13歲入宮,34歲因難產而逝。 她從小就對詩和音樂有濃厚的興趣,她拜訪社會藝人、詩人,民間歌手,整理創編出集維吾爾古典音樂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
,使民間音樂成為科學、系統、嚴謹的曲目。《十二木卡姆》馳名中外,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的稀世瑰寶。今天新疆維吾爾族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經過她整理、規範後的音樂。
在王陵的旁邊是阿勒屯清真寺。
在王陵的對面是莎車非遺博覽園。
晚上9時,我們抵達喀什,入住喀什深航國際酒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