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8日星期日

桂林之旅 (10) ---- 靖江王城


遊覽完伏波山,我們前往靖江王城參觀。










壯族銅鼓

彩虹橋



百年榕樹

同學堂



靖江王城坐落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灕江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孫藩王靖江王朱守謙的藩王府,始建於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西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週邊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牆。靖江王府建築屬典型的明代藩王府規制,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城垣左為宗廟,右為社稷。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比北京故宮建成的時間還早。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靖江王城南北長556米,東西寬355米,佔地面積19.78萬平方米,始建於西元1372年,其城垣全部採用巨型方整的料石砌成,城牆厚5.5米,高近8米。王城周圍是3里長的城恒,內外以方形青石修砌,十分堅固。城開東南西北四門,分別命名為“體仁”(東華門)、“端禮”(正陽門)、“遵義”(西華門)、“廣智”(後貢門)。堅城深門,氣勢森嚴。整個王城的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佈局方式營造,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體現了王權的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陽門,有清代兩廣總督為表彰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臨桂人陳繼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東華門上的“狀元及第”坊則是為道光年間新科狀元龍啟瑞而建,西華門上的“榜眼及第”坊是為同治年間榜眼于建章而建。 明代靖江王府,規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莊嚴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稱王城。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始建,占地283畝。城中有桂林眾山之王獨秀峰,平地拔起,眾山環繞,孤峰獨秀,為我獨尊,有天然的王者氣勢。

王城景點

王府
洪武五年(1372)在獨秀峰下營建靖江王府,洪武二十五(1392)年建成。王府按照朝廷對藩王府所作的規定構築, 其主要建築前為承遠門,中為承運殿,後為寢宮, 最後是御苑。圍繞主體建築還有4堂、4亭和台、閣、軒、室、所等40多處,占地19.78公頃, 規模宏大。從建成到明代覆滅的257年中,這裡住過1214位藩王。據明王士性《廣志繹》載宗室二千人,歲食藩司祿米五萬兩,故藩貯不足供, 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可見,家族的人口之多,盤剝民脂之钜,地方財政負擔之重。即使這樣,王子王孫的日子還不大好過。順治九年(1652)農民軍攻克桂林,王府的新主人清將孔有德兵敗自盡,縱火焚燒,王府化為灰燼。王府建造前,在獨秀峰下,唐有學宮,宋有鐵牛寺,元稱大圓寺,後改萬壽殿。王府被毀後,順治十四年(1657)建貢院。1921年,孫中山集師北伐曾駐節於此。民國初年,這裡先後為第二師範學校、模範小學、第三高級中學、甲種工業學校校址。民國14年(1925)冬, 辟為中山公園。1937年為廣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期間被毀,後重建。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校址。獨秀峰巍然矗立,王府舊物,唯余承運殿前的雕欄與雲階玉陛, 有道是無情最是此中山, 閱盡王孫只等閒。

靖江王城
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孫朱守謙被封為靖江王時修造的王城。據明代黃佐《廣西藩封志》記載,王城辟有四門,南日端禮(後改正陽),北回廣智(後稱後貢);東日體仁(後謂東華);四日遵義(後改西華)。城垣左為宗廟,右為社稷。城內有承運門,承運殿。圍繞宮殿主體建築,還廣建樓堂廳院,亭閣軒室,構成一個舍碧輝煌、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獨秀峰挺拔俊秀,矗立城中。山上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

三元及第坊
在靖江王城南面正陽(端禮)門上。清代學者阮元任兩廣總督時為連中三元的陳繼昌所立。三元, 是省級的鄉試、會試和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均名列第一,分別獲得解元、會元、狀元稱號的縮略。自唐代以科舉取士1000多年來,連中三元的僅13人,清代兩百多年中僅有2人。陳繼昌是臨桂人,把用巨石鐫刻的牌坊置於王城正門之上,是封建社會給科舉成名者的至高榮譽。

貢院
這塊曾因科舉時代屢出狀元而名揚天下的風水寶地,現已按舊制恢復部分號舍,供遊人參與。考生在參加考試的小隔斷里坐定,等候考官發下試卷,試巻答案一早放在枱上,不過考的內容不是要你寫文章,而是回答有關靖江王府的旅遊問答題,關鍵是要用毛筆來書寫。






遊人不僅可以想像當年科舉考試的盛況,而且還可以感受學子們“十年寒窗”的艱辛和“金榜題名”時的喜悅。




狀元及第坊
在王城東華門上,原坊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為新科狀元龍啟瑞建,毀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在這之前,張建勳、劉福姚分別於光緒十五、十八年登上殿試第一申榜首。在4年的兩科中,桂林繼唐趙觀文和陳繼昌、龍啟瑞之後,一連出兩名狀元,震驚了全國,一縣八進士,三科兩狀元傳為佳話。重建狀元及第坊時,把4人的名字並列在坊前。

榜眼及第坊
在王城西華門上,同治四年(1865)為于建章而立。會試後的殿試, 由皇帝親自選拔,按一、二、三甲3個層次,公榜公佈名次,二三甲各取百人以上。一甲只限3名獲狀元、榜眼、探花稱號。榜眼就是第一甲的第2名。于建章,永福人,任過翰林院編修、貴州鄉試典試、山東學政等職。

獨秀峰
于桂林王城內,它是王城景區不可分割的部分。最早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句就刻在獨秀峰上。桂林山水甲天下800年一直作為點評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在20世紀80年代前,此語出自何人之口卻懸而未決。有的說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的一音之轉,也有的說它是來自于清代金武祥詩中的辭句。



獨秀峰與桂林著名的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是桂林主要山峰之一,相對高度66米。由3.5億年前淺海生物化學沉積的石灰岩組成,主要有3組幾乎垂直的裂隙切割,從山頂直劈山腳,通過水流作用,形成旁無坡阜的孤峰。獨秀山體扁圓,東西寬,端莊雄偉,南北窄,峭拔峻秀,有南天一柱之譽。山上建有玄武閣, 觀音堂, 三客廟、三神祠等,山下有月牙池。晨熹夕照,披上太陽的光輝,儼然一位紫袍玉帶的王者,故又被稱為紫金山。南朝宋顏延之詩,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唐張固詩謂孤峰不與眾山儔,直上青雲勢未休。都突出寫它介然兀立的氣勢。

「南天一柱」

獨秀峰位於王城景區中心,得名於南北朝詩人顏延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詩句。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讚譽為"南天一柱",與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於桂林市內。霞光照耀下,彷如披上紫袍金帶的王者,所以又稱作紫金山。自古以來獨秀峰就是桂林的著名風景區,被譽為"獨秀奇峰"。清代詩人袁枚寫詩讚道:"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峰頂有獨秀亭,依欄極目,全城秀色盡收眼底。



宋人王正功的詩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在這裡。


遊覽方式

1——承運門:靖江王府正大門,取義“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之意。

2——王道:王府600多年前鋪設的青石板路,舊時為身份、權力、地位的象徵,只有尊貴的王爺、王妃可走,王道是整個王城的中軸線,亦為桂林市的中軸線,桂林城市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來。

3——承運殿:明洪武五年(西元1372年)興建,為靖江王府主殿。明朝時期為靖江王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後為廣西省政府辦公樓。高大的台基雕欄、雲階玉陛均為明代原物,似在默默訴說當年繁華。現辟有《王城春秋》陳列廳,完美演繹桂林歷史文化的變遷。



4——福泉井:清代貢院考生敬若神明,臨考必飲之吉祥水。

5——夫妻樹:龍馬潛形,陰陽相生;槐榕合抱,奇趣盎然。

6——龍爪樹:原名厚殼樹,樹齡250年,因其樹形極像龍爪,又稱“龍爪抓青天”。樹身幾次被燒,卻仍然生存至今,是靖江王府的歷史見證。

7——寢宮:明時為王爺王妃住所。門前設有“孫中山駐節處遺址”紀念碑,紀念孫中山先生將這裡設為北伐大本營。

8——中山紀念碑:始建於1925年,碑高8.7米,底座寬3米,碑身為三面形,代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塔身三面分別刻著“中山不死”、“總理遺訓”、“主義常新”; 碑座為五角形五層臺階,代表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周圍18根石柱用鐵鍊相連,代表當時獨立的18個省,心連心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



中山紀念碑旁邊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仰止亭。



9——月牙池:原有獨秀泉,明初因泉鑿池,形如月牙。與聖母、春濤、白龍並稱為桂林四大名池。池中曲欄水榭,池畔垂柳依依,為王府禦園一景。池水冬夏不涸,峰影倒浸其中,山翠盡落。

10——讀書岩:位於獨秀峰東麓,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家顏延之任始安郡(今桂林)太守時,常在岩洞內讀書寫詩。岩有兩口,既利採光,又通風透氣,冬暖夏涼,內有天然石床、石凳。岩洞依山傍水,摩崖石刻甚多。這裡是嶺南文教的發源地,是桂林歷史文化名城的奠基。“桂林山水甲天下”千古名句就出自這裡。





11——太平岩:獨秀峰西麓的天然洞穴,是靖江王拜仙修煉之處,供奉著玄武帝及六十甲子保護神像,其中六十甲子保護神像摩崖石刻是國內唯一展示最集中的地方。世人皆知十二生肖,但與自己屬相對應的太歲保護神是誰?人們常說的“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中的“太歲”原為何意?太平岩內的六十甲子太歲保護神像摩崖石刻為您解開此謎。

12——茶莊:茶莊是遊客遊覽中途的休息專用場所,服務功能設施完善,為遊客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旅遊服務。

13——獨秀峰:位於王城景區中心,得名于南北朝詩人顏延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詩句。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陡峭高峻,氣勢雄偉,被讚譽為“南天一柱”,與疊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于桂林市內。霞光照耀下,彷如披上紫袍金帶的王者,所以又稱作紫金山。自古以來獨秀峰就是桂林的著名風景區,被譽為“獨秀奇峰”。清代詩人袁枚寫詩贊道:“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峰頂有獨秀亭,依欄極目,全城秀色盡收眼底



在獨秀峰南面有一個醒目的朱紅色的「壽」字,據說系清朝慈禧太后回贈給巡撫張連貴的禮物,「壽」字刻在山的南面,有壽比南山的寓意,「壽」字上方的章又寓意著壽比天高,高壽的意思。



14——玄武閣:始建于明萬曆年間,是一座鎮守龍脈的聖廟。因左側露天供奉有極其罕見的天然龜蛇合形玄武像,加上右側石壁上天然生成有一個“壽”字,玄武閣理所當然成為方圓千里諸法場之首。歷代靖江王在此祈求風調雨順,王位永固,長命百歲,從此列為皇家禁地。清朝及民國時期也只有極少數政界名流、文壇泰斗有幸登臨此處。

15——觀景台:位於獨秀峰頂東側,立於其上可俯瞰灕江和桂林全城,城內外
鱗次櫛比的官廨民宅無不盡收眼底。

16——城牆:桂林王城,位於桂林市中心,為明朝靖江王府的城池。明洪武三年,朱守謙受封為靖江王;洪武五年(1372年)在此修建府第,二十六年(1393年)築城。

17——貢院:清代建廣西貢院於此,是桂林的文脈所在。曾為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鄉試考場,出進士585位,其中狀元4位。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歷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 者陳繼昌,就是出自廣西貢院。

18——孔廟:清代鄉試考生祭祀孔子的場所,內設清代廣西貢院科舉文化成就展覽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