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

伊朗之旅(2) ----伊朗最美麗的歷史名城伊斯法罕 (Esfahan)

阿巴斯酒店 (Abbasi Hotel) 是伊斯法罕最高級的五星級酒店




伊斯法罕 (Esfahan) 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全國最大的輕工業和紡織業中心,亦是伊朗最美麗的歷史名城。伊斯法罕建城的歷史長達二千五百多年,在公元十一世紀突厥王朝及公元十六世紀薩法維王朝統治時期,曾是伊朗的首都,當年這裏雲集了許多國家的商人和遊客,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譽。

阿巴斯酒店 (Abbasi Hotel) 是伊斯法罕最高級的五星級酒店,以阿巴斯大帝命名。這裏是古代波斯商旅的驛站所改建的美麗建築,黃色的外牆配搭拱型的窗户,散發著古老的中東風情。酒店的守門員工,穿上古代的波斯服飾,當他看見客人要外出或返回酒店時,即恭謹有禮的為客人開門。酒店的外觀並不宏偉,但內部裝修卻富麗堂煌,非常有氣派。酒店的大堂,華麗得叫人目炫,高挑的天花板鑲嵌著精美的裝飾品,大堂中央的天花,掛著一盞巨型的水晶吊燈,晶瑩的水晶散發出耀目的光芒,地板上鋪滿了名貴的波斯地毯。迴旋而上的階梯通往二樓的宴會廳,階梯旁的攔杆裝飾著木雕的藤曼圖案。酒店四周的牆上掛滿精美的壁畫,其中有一幅黑白的少女畫像,畫工非常精細,少女的樣子十分清秀,她裏着頭巾,手拿水瓶,含情默默的低着頭,腳穿平底鞋,只要你凝視着她的鞋子走,她就好像踉着你走。

阿巴斯酒店共有二百多間房,其中有部分是政府的辦公室。每間房都十分寬敞而明亮,落地窗外是一個精緻的小陽臺。房間牆上掛著一個巴掌大的木牌,上面有著簡單的幾何圖案。所有伊朗的旅館,無論是氣派或是簡陋的房間裏面,都會有類似的木牌。伊斯蘭教徒每日要進行五次的禮拜,禮拜的地點不拘,但必須要朝向麥加的方向。木牌所指引的正是麥加的方向。典雅的書桌上放著一塊細小但美麗的地毯,上面還放著一顆小石子,地毯及小石子都是禮拜時用的。抽屜裡還有一本英譯本的可蘭經,供不懂阿拉伯文的伊斯蘭教徒閱讀的。

酒店的花園四周被古意盎然的建築環繞,這是一個傳統的波斯式花園,面積非常廣,花園裡種滿七彩繽紛的鮮花。這裡酷熱的天氣,發了波斯人在三千年前就設計出可降温的庭院。流水與噴泉遍佈花園的每一個角落,就算在酷熱的天氣,都令人有清涼的感覺。這裡還有供波斯人休憩的樹蔭。可蘭經裡描寫的天堂據說是以波斯花園為藍本。





房間祈禱方向指示牌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亮燈後的阿巴斯酒店花園更加漂亮,在微黄的燈光映照下,就像一位穿上華麗晚裝的貴婦,雍容華貴。



伊斯蘭教徒每日要朝麥加祈祷五次,但祈祷不一定要在清真寺進行。在伊斯蘭的世界,「禮拜日」是指一星期的第五天,即星期五才是伊斯蘭教徒的禮拜日,而不是基督教世界的第七天。在這一天,所有教徒都會齊聚於清真寺,接受宗教領袖教誨。在回教世界,不管多偏僻,只要有居民,至少都會有一間清真寺,許多就直接以「星期五清真寺」為名。



伊斯法罕的星期五清真寺是全伊朗最大的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建於西元十一世紀,當時是塞爾柱土耳其人叱吒整個中亞草原與伊朗高原的時期。其後,伊斯法罕又經歷了蒙古與薩法維王朝的統治。統治者頻繁的更替,加上清真寺的不斷擴建,造就了這座清真寺在建築技術的多樣化,使它成為中世紀建築史的最佳見證。

清真寺的中庭有一個蓮花型的水池,四面環繞波斯語稱為伊旺(Iwan) 的大廳,大廳正面門樓是方型的,正中開了一個拱形的門。大廳內是供教徒祈禱之用,這是中世紀清真寺常見的建築模式。

伊斯蘭教嚴禁拜偶像,所以清真寺內都是以幾何圖案及可蘭經文來作為裝飾。這些伊斯蘭幾何藝術源自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特色就是透過簡單的原素組合,創造出繁複的花紋與圖案。這可以是一面牆上不斷重複出現的線條組合,也可以是一組簡單的磁磚組合圖案,透過不斷的重複的巧妙排列而佈滿整個清真寺。




伊斯法罕有多座優雅的古橋,其中有五座是薩法維時期興建的。其中最古老的是Shahrestan大橋,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Si-o-Se Pol橋是當地最長的橋,共有33個橋拱。最美麗的是Kajoe大橋,這是一座有兩層橋體的伊斯蘭式橋,橋上有美麗的幾何飾紋及拱門,黃色的橋身,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格外奪目。在兩岸的橋畔是翠綠的公園,公園裏有很多本地人在椅上或草地上憩息談天有人在湖上踏水上單車,有些人則躲在橋的拱內避暑,他們是那麼的悠然自得,這種寫意的生活就是我們繁忙的城市人所嚮往的。





四十柱宮 (Chehelsotun Palace) 可說是最細小的宮殿,它的面積只有二百坪左右。四十柱宮雖然叫宮,但這裏不是皇帝的居所,只是接待外國吏節及賓客的地方。此宮殿建於十一世紀,建築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建大廰,第二期建鏡廊及周邊的房間,第三期建柱廊及木天花。宮殿全以木建。四十柱殿名稱的由來是因為宮殿支撑陽臺的二十根大柱倒映在宮殿前的水池而得名。

進入宮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在水池的兩側有二座手托獅子頭的半裸士女石雕,水池兩旁種了很多高大的樹木,環境非常優雅寧靜。在水池的盡頭便是四十柱宮。木柱因為高度的係,看來很纖細,其實柱身很粗,要超過兩人合抱。每根柱子的柱脚,都有代表薩法維王室的獅子。宮殿由於經歷兩百多年的戰亂及風霜,外貌有點陳舊。

走進宮殿後的大廰,只見牆上掛滿了壁畫,主耍描繪薩法維王朝戰功及宮庭生活,人物的面貌神情,描繪得很細緻,據說這些壁畫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40柱宮入口


柱頭雕像

pray room of mongolia king






祖發區 (Jolfa) 是過去亞美尼亞人的特區。祖發的名稱,其實是伊朗西北部靠土耳其界的一個地名,從前是亞美尼亞富人的居住地。阿巴斯大帝把亞美尼亞人遷離他們的家園到伊斯法罕後,這個特區也以他們過去的居住地為名。阿巴斯大帝對待亞美尼亞人採用安撫包容政策,容許他們繼續以往的生活模式和信仰,因此,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就在這裏建教堂。

祖發區內共有13座亞美尼亞教堂,建築風格是東正教教堂與伊斯蘭教清真寺的混合體,但教堂的外貌很樸素,既沒有清真寺耀眼的彩磁磚,也沒有教堂炫目的玻璃窗。大多數的教堂已經荒廢,目前開放参觀的是救贖者教堂 (Savior’s Church) 。教堂內有多幅精美的壁畫,但只許欣賞,不可拍照。

亞美尼亞社區教堂


教堂的對面是博物館,地下陳列的主要是亞美尼亞基督教文物, 包括多本手繪聖經與據說是全伊朗與第一本的印刷書,内容也是聖經。地下有三件展品是不容錯過,包括全世界最細小的書,頭髮雕刻和歐洲畫家林布 (Fathu Arbahan) 的素描人像。

二樓主要展示亞美尼亞人與祖發區的歷史。展品有亞美尼亞文字、相片、郵票、護照、身份証、錢、墓石及畫等。其中最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土耳其於一九一五年屠殺超過一百五十萬亞美尼亞人的錄影帶及照片。

亞美尼亞社區博物館


在博物館的旁邊,教堂的斜對面,有一個一九一五年土耳其政府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英文及亞美尼亞文字簡述事件的經過。

土耳其人屠殺亞美尼亞人紀念碑


在伊斯蘭教傳入波斯之前,袄教是波斯的國教。袄教亦稱拜火教,在西方的記載稱為嗩羅亞斯德教 (Zoroastrianism) ,這是由袄教的創立者嗩羅亞斯德而得名。袄教的主要教義是善惡二元論,相信這個世界演進的主軸為善惡的不斷鬥爭。擁有無限光明力量的主神阿胡拉‧馬兹達帶領着衪創造的六大天使守護着這個世界,與邪惡對抗,引導信徒走向善。祆教的國教地位雖然已被伊斯蘭教所取代,但在伊朗仍有袄教信徒,在伊斯法罕仍有拜火教廟 (Zoroaster Temple) 及祭壇遣址。袄教信徒不祟拜偶像,所以在袄教的神廟沒有神像,只有一點代表光明的不滅之火。祆教徒每日要做五次的禮拜,讓信徒與神能有心靈上的直接溝通,據說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受了祆教的影響,規定信徒每天祈禱五次。

不滅之火


拜火教廟是一白色的建築物,門前有一對首牛身鷹翼守護神雕像,建築物的上方有真神阿胡拉‧馬兹達端坐於鷹翼上之浮雕像,鷹翼之上的三層羽毛像徵信徒必須謹守的三項美德,真神手上之環是立約像徵。廟內佈置十分簡單,只有一個木講壇,講壇上有一幅畫,在大廳的一角,有一座玻璃房,內放有不滅之火。




拜火教廟參觀,不需入場費,但要捐獻。

拜火教祭壇遣址位於一座山頂之上,祭壇是一座土建築,裏面空無一物。


登山之路頗陡峭,但登上山頂眺望,風光如畫。

白鸽的用途除了可替人類傳遞信息和給人類食用所,白鸽的糞便也可以用作農作物的肥料。古代的波斯人很喜歡建塔飼養白鸽,以收集牠們的糞便作農作物的肥料。白(tower of pigeon) 是一座圓形的建築物,內有螺旋樓梯,塔內四周全是一個個小洞,白鸽就棲息在洞內。在白塔內觀的時侯不可喧嘩,以免驚嚇白




你見過會搖晃的塔嗎?在伊斯法罕有一個搖晃塔 (shaking minaret) ,這個搖晃塔原名Manar Jonban,是14世紀一個伊朗神秘主義者 ( Amoo Abdollah Garladanic 1256 – 1353  ),之陵墓內中庭一座建築物頂部的尖塔,塔內有螺旋樓梯,當人在塔內的螺旋樓梯猛力推牆的時侯,外面的人便可以看見塔在搖晃。




距離伊斯法罕市中心約2個多小時車程的卡尚(Kashan) ,在薩法維王朝時代已是一個繁盛的都市,以出產地毯、絲綢、彩釉磚等工藝品而闻名中外。在那裏有一個費恩庭園 (Fin Garden) ,此庭園建於十七世紀,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式花園,園內有很多天然噴泉,共有170個泉眼,終年都有泉水湧現。




世界各地的商人在外地做生意賺了錢,通常都會回鄉建大屋,光耀門楣。在卡尚有一間豪華大宅 ,提比提比爾大宅(Tabatabai House ),就是當地的一位富商興建的,據說已有百多年歷史。這是一所傳統的波斯房子,庭園建有水池以降温。大宅無論一樑一柱一門一窗,還是堂樓房,無不用上等名貴木材建造。大宅雕樑畫棟,雕花精美細緻,令人目不暇給,華麗程度,叫人嘩然。大宅內院分主人起居室和客房兩部分,客房的裝飾比主人的起居室更華麗,導遊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伊朗人是一個好客的民族,把最好的留給客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