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珠海溫泉之旅 (4) ---- 中山小琅環公園有孔蟲雕塑園





小琅環公園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橋頭村和烏石村之間,建於2003年,總面積1200畝,園內有石仙洞、古墓等多處名勝古跡。以“仙螺”、“金沙”聞名。清嘉慶乙亥年(1815年)橋頭村舉人鄭蔭棠見此勝景狀似小巧玲瓏的玉墜環,將之命名為“小琅環”,並題寫鐫刻在石洞頂前沿,在洞壁上又題寫“石仙洞”、“松風水月”、“松風”、“琴音”,並留詩一首。

小琅環公園內有一座有孔蟲博物館和一座有孔蟲雕塑園。

有孔蟲是有殼的海洋單細胞動物,平均約一毫米大小,一般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它是一類古老的原生物,五億多年前就產生海洋中,已知的有四萬多種,現今仍然種類繁多,大約有四千多種。由於有孔蟲能夠分泌鈣質或矽質,形成外殼,而且殼上有大孔或多個細孔,似便伸出偽足,因此得名有孔蟲。有孔蟲殼體形態變化多端,精美絕倫,它又被稱為“大海裡的小巨人”。它的作用,成為古今不同海洋環境的優秀標誌生物,廣泛用於諸多科研領域。有孔蟲的生殖方式分為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兩種,它們的生存空間與其它生物一樣廣泛,分為浮游和底棲兩類。有孔蟲對環境的反應特別敏感,有明顯的深度分佈範圍,因而他們是最好的海深指示生物。由於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有孔蟲,因此,根據有孔孔蟲的沉積物不但能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而且還能提示地下情況,為我們尋找礦藏,尤其是石油,提供重要依據。有孔蟲分佈于世界五大洋不同深度的海域,淺海種類較多,少數分佈于500米深,最深的為3200米。在我國分佈于黃海、東海、南海等到地。在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非洲、烏克蘭、奧地利、日本、朝鮮等諸多國家海域都有,欣賞有孔蟲群雕,讓人們認識海洋這一物種生物,由此分享大自然賦於有孔蟲千姿態百態的美貌,也是普用科學知識,陶冶生活情趣、激發科學創新靈感的良好載體。

有孔蟲博物館建築面積約六百四十平方米,館內主要展示有孔蟲標本及圖片,向觀眾介紹有孔蟲的科普知識。

有孔蟲雕塑園佔地面積約七千多平方米,由一百一十四座有孔蟲石雕組成,是依據祖籍三鄉鎮從事有孔蟲研究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女士親手雕琢的有孔蟲模型放大原形的數千倍監製而成。中山市三鄉鎮海洋原生物有孔蟲雕塑園,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中山市三鄉鎮人民政府共建,此園集科學、藝術、海洋文化於一體。此園興建於二OO六年,二OO七年二月立了刻有“有孔蟲雕塑園介紹”的花朵形石刻碑,二OO九年十二月五日,在完成二期工程後在另一端立一個中英文介紹“有孔蟲雕塑園”的另一塊長方形精製石碑,而且中文說明簡明扼要,用了一些繁體字。此雕塑園在當時,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公益性景觀公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