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息,我們便開始我們的不丹之旅。
我們首先觀帕羅宗。帕羅宗座落在河流上游的險峻山崖上,俯瞰整個帕羅峽谷,是帕羅山谷最顯著的建築,從遠處就能看見聳立在城鎮上方的巨大白色圍牆。在不丹歷史上,它是最具戰略意義的一個宗。在廷布的大西丘宗重建之前,它是舉行國民議會的地方。十世紀初蓮花生大師(Guru Rinpoche)在此地修建了第一座廟宇,即帕羅宗的前身。1646年阿旺南杰在帕羅宗的基地上修建了一個更大及具防禦用途的寺院,並命名為仁蚌宗 (Rinpung Dzong) ,即寶石砌成的堡壘的意思。這座宏偉的堡壘曾多次保護帕羅山谷,成功防禦外敵西藏的入侵。帕羅宗內部中庭有許多描述經文故事的壁畫,透過解說能更了解不丹人民的信仰價值。
和其他大多數宗堡一樣,帕羅宗結合寺廟,修道院與地區政府機構功能,每年春季盛大的“澤曲節” (Tshechu) 也選在這裡舉辦。策秋節就是為了紀念蓮花生大士將佛教傳入不丹。“澤曲節”主要選在全國各省的廟宇廣場舉行,每個地區舉辦“澤曲節”的日期不同,其中以帕羅和廷布的“澤曲節”規模最盛大,參與的人潮也最多。
1907年,這宗被大火燒毀。在火災時,只有一幅搪喀畫(Thankha) 滕德(Thongdel) 沒有被燒毀。滕德是一幅用絲綢和棉布制成的宗教卷軸畫,畫中所繪的是將佛教傳入不丹的蓮花生大師和他的兩個妻子(Mandarava , Yeshey Tshogyel) 。這幅搪喀畫是不丹藝術中最大及最精美的畫。不丹的佛教徙相信,參觀這座寺院時,只要向滕德虔誠參拜,便可達到涅槃。這幅畫每年只在為期五天的春季的“澤曲節”(Tshechu) 公開展出,並舉行曬大佛的儀式。
蓮花生大師,是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西元八世紀,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入藏弘法,成功創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他教導藏族弟子學習譯經,從印度迎請無垢友等大德入藏,將重要顯密經論譯成藏文,創建顯密經院及密宗道場,開創了在家出家的兩種聖者應供軌範,如是等等,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礎。藏傳佛教尊稱他為咕汝仁波切(意為大寶上師)、鄔金仁波切(烏仗那寶),寧瑪派(含義即舊教)的祖師。通稱貝瑪迥乃(蓮花生)。據多羅那他於1610年所著《蓮花生傳》所載,約於摩揭陀國天護王時出生于鄔金國王族。聖誕日:藏曆六月初十。
通往帕羅宗木橋 |
六道輪迴圖 |
蓮花生大師像 |
從帕羅宗遠眺景色 |
從帕羅宗遠眺景色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