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山塘雖沒有周莊、同里般聞名,但它卻有獨特的姿彩。夜幕低垂後的山塘,在射燈和紅燈籠的映照下,夜色更是璀璨迷人,令人陶醉。
山塘街全長七華里,當時人們謂之「白公堤」(塘即堤)。唐代詩人白居易可算是山塘的開街人,他在被貶任蘇州刺史的17個月裏,曾鑿渠修路,令水陸兩路同時開通,將虎丘與城相連。水路即是山塘河,陸路便是山塘街。白居易在任其間,終日呼朋喚友,攬奇觀勝,吟風弄月,使山塘街充滿文人的風雅。而當時另一個大詩人劉禹錫也被朝庭貶到蘇州。遠離朝堂的他常和白居易一起,留連在山塘的小橋流水之上、粉牆黛瓦之中,吟唱起了姑蘇温婉的民謠,優雅的詩歌,盡顯江南風致。而後世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也是在山塘河岸的畫舫與秋香邂逅。
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每次都是出閶門經七里山塘到虎丘,在山塘街的碑亭至今仍保存了他第二次南巡(即公元1762年)時所題的“山塘尋勝”碑。乾隆皇帝在其中一次下江南曾帶上了孝聖憲皇太后。山塘河两岸綺麗的風光令太后不能釋懐,也許是山塘陽光下温暖的市聲讓宫中太后更覺孤獨,她竟然從此悶悶不樂起來,為表孝心,乾隆皇帝特意在乾隆二十六年(即公元1761年),皇太后70大壽時,建了一條蘇州街以取悦太后,其格局與姑蘇山塘如出一轍:一面連着喧囂,一面連着静謐;一面有小橋流水,一面更有田園風光。慈禧太后也曾在北京頤和園內,模仿山塘的形狀與風貌建造了一條蘇州街。
山塘曾經有過繁盛的時期,它不僅是一個旅遊勝地,更是一個商貿重地,酒樓茶館林立、貨物碼頭相連、商號會館和祠堂牌坊眾多,堪稱「神州第一街」。在台灣學者劉石吉的研究中,乾隆年間的蘇州已"堪稱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而當時的山塘,已確立了它作為蘇州文化休閑中心和最大的商業街的地位。
1860年,太平軍和清軍在山塘街展開一場鏖戰,山塘街被一把大火燒毁。商業從此開始衰敗,不復昔日的繁盛。
2002年6月,蘇州市政府為重現山塘繁榮景象,啟動了「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性修復工程」。原先的大批住戶被遷走。同時,當局採取了在完全遵循原貌的基礎上,推倒重建的方案。2004年9月30日,修復後的山塘歷史文化保護區正式開放,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重新散發出它獨特的魅力。
修葺後的山塘不再是塘,而是傳說中的兩條玉帶:一條柔静地湛藍着,那是蜿蜒流淌的山塘河;另一條則喧鬧地世俗着,整日充盈着是温暖的市聲,那是新的山塘街。今天的山塘,既保留了傳統的水鄉風貌,也引進了現代的酒吧和咖啡室,形成了中西合壁的新格局。山塘街如今擁有的陳衣館、風情館向世人詳細地描繪着當年山塘豐富有趣的歲時節俗和醇厚質樸的市井民風,而得月楼、黄天源、五芳齋、采芝齋等眾多的百年老店,則讓我們在享受美食家的待遇中感悟這條千年老街的歷史韵味。街道兩旁的店舖、酒樓、會館、賓館、評彈館等都在重演着當年山塘曾經的繁華。
山塘客棧
山塘山畔塔
山塘賓館
御碑上「山塘尋勝」字句是乾隆皇第二次南巡(1762)時所題
河畔越南餐廳
蘇州商會博物館
釆芝齋
蘇州會館
蘇州評彈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