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5日,我隨駿馬行山隊暢遊錦田。
今日天陰,但沒有下雨,還有微風送爽,令人感覺舒暢。
吉慶圍
吉慶圍位於元朗錦田錦田路側,佔地 45 畝,與永隆圍、泰康圍、南圍、北圍和新圍合稱為「錦田六圍」。它己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擁有超過 500 年的歷史,是香港一個著名的客家圍村。圍村設計方正,而門外的銅牌,記載了鄧氏家族的歷史。
早於北宋時期,鄧氏遠祖鄧符協已於該地定居,後來族人鄧伯經與另外兩人於明朝成化年間建築圍村居住。初期圍村不設圍牆,直到清朝康熙初年,為防盜保安理由才加建了近6尺高的青磚圍牆。圍牆壁上有砲口,四角築有砲樓並加連環鐵閘。圍牆外原有護城河圍繞,但現今已被填平。圍村內設有一座小廟,供奉 15 位神祇。村內原有的古舊建築物很多都已改建成西班牙式別墅,但走在其中,只要細心看看,仍不難發現充滿歷史痕跡的見證。
吉慶圍最著名的是「鐵門事件」。 1898 年,英國強迫清廷簽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並於翌年接管新界。錦田居民不甘臣服此方案,於是以吉慶圍作據點起義,和接管新界的英軍展開血戰,最後以鐵門、圍牆、和護河作為抵抗防線。英軍屢攻不下,唯有以大砲作終極一擊,並把連環鐵門拆除運返倫敦作戰利品展覽。直到 1924 年,鄧伯裘要求交還鐵門並著港府轉達英廷,翌年鐵門終原碧歸趙並由港督司徒拔親臨主禮交還儀式。
註: 由於新冠疫情關係,吉慶圍謝絕遊客參觀。
便母橋
便母橋又稱敬母橋,位於香港錦田水頭村,由錦田孝子鄧氏鄧俊元建於康熙43年(1710年),專請從福建漳州聘請精良工匠建造,目的是方便母親過河探望他,建橋共費時6年,於康熙49年(1716年)建成。
橋面鋪有6塊花崗石板,並排放在石墩之上,沒有牢固,可以移動,橋的兩側並沒有欄杆。橋旁奠立的花崗石碑記載了便母橋的歷史。當時俊元的德行廣為傳誦,連清朝中葉編修的《新安縣志》也記載此事。1959年便母橋曾略加修葺,並在橋邊豎立了「重修水頭村便母橋碑記」。2013年,在便母橋旁建造了新便母橋,減輕舊橋的負荷。亦在兩岸把原有的鐵欄換成和新橋一樣的石欄。
新建便母橋
舊便母橋
重修水頭村便母橋碑記
參觀完蔭華廬之後,步行至港鐵元朗站散隊。
解散後,我和副領隊Tom Chan及2位隊友前往鳳琴街22號利滿皇宮酒家吃午膳。我們吃了美味的豉汁蒸白鱔飯和5個點心,每人盛惠62個大洋。
約2小時後,吹水完畢,大家帶着愉快和滿足的心情回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